電 話:13635435879
13368268311
郵 箱:422063475@qq.com
網 址:www.robinescorts.com
地 址:重慶市江北區華新村51號
殺蟲
隨著有害生物管理概念的推廣,行業內更加注重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的IPM服務產品和技術,如生物殺蟲劑,滅蟑膠餌等,推動了有害生物防治業的發展。
IPM理論和技術著重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強調害蟲防制與環境保護的統一;二是強調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控制,以降低疾病對人類健康安全的影響;三是強調各類防制措施與方法的組合,以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防制系統。美國的有關研究表明:應用IPM技術可使病媒生物的防制效果提高30%以上,而使用的化學殺蟲劑卻可減少75%。
【重慶殺蟲公司】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是對有害生物的一種管理系統,要按照有關生物的種群動態與和它相關的環境關系,盡可能協調地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使有害生物保持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
有害生物防制不能只依賴藥物,要在顧客配合下,采取綜合防制措施,要使全社會公眾都認識到超量使用化學藥物,無針對性的施藥所造成的危害比有害生物本身的侵害更為嚴重。以綜合治理為基本原則作為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對策.消除有害生物的技術就是要消除害蟲賴以生存的孳生地,化學防制僅僅是整個控制措施中的一部分。我們認識到實行綜合防治可以使綠色環保型用藥技術得到深化和擴展和可以實現本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使防治技術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的方法,從而決定采用綜合防治作為行業持續改進的奮斗目標。防治中的用藥技術既要有能防治有害生物的能力,又要能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采用
①有的放矢的用藥方法,能對有害生物進行監測和分析。找到孶生地、棲息地進行滅殺。
②對癥下藥能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和合適的藥品。
③觀察藥效,發現藥效差時能及時更換藥品。
④環境防治。能找出環境中的孳生地,提出根治防堵措施。
⑤文化防治。能對一些不衛生、不文明、易產生蟲害的地方,向顧客宣傳危害,并以自己的行為去取得顧客的支持。
⑥友好溝通。能以盡職盡責的態度做好服務,取得顧客的認可。合理用藥,用得其所;并在調查蟲情的基礎上為顧客制定綜合治理方案;加強操作人員的培訓和督導;做好蟲情跟蹤和信息反饋工作等。并從這些做法所取得的成績中證實了綠色環保用藥技術的實施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中能遵循綜合治理(IPM)的原則,防制措施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各類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孳生地處理率達到90%以上,各類場所環境治理設施完善,防護設施的合格率達到95%以上。
有害生物的長效管理:有達標后的鞏固措施和長效管理運行機制,有保證達標后有害生物密度始終保持在國家規定標準之內的具體措施等。
滅鼠
鼠類是哺乳類中繁盛的群類,屬哺乳類嚙齒目。是哺乳綱(Mammalia)中數量多的類群,陸地上凡動物可能存活的環境都有它的足跡,因而對人類的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十分普遍。
城市主要嚙齒類動物 5科 12屬 20種
①城區主要鼠種:褐家鼠(約占60%)、小家鼠(約占40%)通稱家棲鼠類
②郊區平原主要鼠種:黑線姬鼠、大小倉鼠、黃鼠等
③山區主要鼠種:松鼠、社鼠、花鼠、家鼠、林姬鼠等
鼠的危害
①損壞財物、傳播疾病、污染糧食及食品,鼠害引起的停電、咬壞線路引起短路燒毀設備、造成火災等
②鼠類可以直接把病菌傳播給人,或通過體外寄生蟲間接傳給人,起著傳播媒介和保菌的作用?,F已知道家棲鼠類至少能傳播35種人的疾病,可見鼠類對人健康威脅的嚴重性
③主要傳播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鼠型斑疹傷寒、恙蟲病、血吸蟲病、旋毛蟲病、沙門氏菌類病等自然疫源性病原體
④家棲鼠類主要在夜間活動,黃昏后和黎明前有2個活動覓食高峰,食性很廣,有驚人的繁殖力,褐家鼠每年平均繁殖38只、小家鼠繁殖45只、黃胸鼠繁殖34只左右,成熟期分別是褐家鼠75天、小家鼠68天、黃胸鼠42天,壽命褐家鼠、黃胸鼠67個月、小家鼠壽命100天
⑤家棲鼠類的弱點是它的活動范圍很局限,大部分時間都奔跑在鼠道上,隱藏棲息場所都留下明顯的鼠跡,鼠類活動場所是投放毒餌和布設捕鼠器,以及用其他滅鼠辦法有效的地點。家棲鼠類對環境有很好的記憶力,當環境有所改變時即會引起驚疑和恐懼的新物反應,滅鼠前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改變
鼠類的綜合防制是從鼠類和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的整體觀念出發,根據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以及有效、經濟、簡便、安全,對環境無害的原則,因地、因時制宜地對有害鼠種,綜合采用環境防制、化學防制、物理防制、生態防制或其他有效手段,組合成一套系統的防制措施,把鼠類控制在不足為害的水平,并在有條件的局部地區,爭取予以清除,以達到除害目的
鼠類防制步驟和方法
一、現場勘查:由技術人員進行實地勘查,調查鼠類的種類、侵害程度、鼠患源頭及入侵的通道,綜合分析造成鼠患的根本原因
二、制定詳細的防鼠控制方案:防制方案包括:技術方案、實施方案、使用的藥劑、不同季節的防制方法、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等
三、鼠類綜合防制
1、前期的消殺階段:主要進行室內、外重點區域投放安全的滅鼠餌劑(二代抗凝血劑),對不允許使用藥劑的區域(食品倉庫等),設置固定的粘捕設施,在鼠類活動的主要通道上,布放捕鼠設施,在短期內(1-3個月)降低鼠類的種群密度,使鼠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范圍內
2、維護階段:鼠類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局部區域鼠密度得到控制后,不再進行必要的維護管理,鼠類的數量可以在短期內快速回升,甚至超過原先的嚴重程度,本階段主要進行定期檢查統計鼠餌消耗情況,如由于環境的改變,導致鼠情的變化,將實施連續加強處理,把鼠密度快速降低在國家規定范圍內
3、鞏固階段:本階段主要進行防御設施的調查與完善,防止外圍鼠類侵入室內
環境防制
1、滅鼠前要徹底斷絕鼠糧,及時清除垃圾,貯存好糧食、飼料、食品,特別是餐飲業和單位食堂的剩飯剩菜需要密封,加蓋保存,并及時清運,這樣有助于鼠類取食毒餌,保證滅鼠效果
2、滅鼠后要加強環境治理,清除垃圾和雜物,填平壕溝。物品要堆放整齊,要求離墻30cm,架高50cm,地面清潔衛生,老鼠無處躲藏,無處作窩。搞好綠化,道路兩旁栽種樹木,空地種植草坪。地下破損管道及時修補,管道溝中孔洞無縫,污物應及時封堵和清除。
3、首先要做好環境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清理建筑物周圍的雜草、瓦礫和雜物,消除鼠類隱藏場所
4、其次要保護貯存的谷物和食品免遭鼠類竊食外,杜絕鼠類的食源、水源以及隱藏筑巢條件
5、做好下水道系統鼠類孳生繁殖的預防控制。
6、操作間下水道進出水口要安裝鐵柵欄,間隙不大于1.3厘米。與下水道邊緣不大于1.3厘米。下水遭上應安裝鐵砂網,孔徑不大于1.3厘米。
7、操作間與外界通道必須有門,食堂操作間、食品倉庫和通訊電力機房門框下端外側加高度為30厘米的金屬踢板.門口設置60厘米金屬防鼠板。
8、所有的門與地之間的間隙不得大于0.6厘米。
9、地下室、窗戶和所有通氣孔安裝孔徑小于1厘米的鐵絲網。
10、垃圾桶箱必須帶蓋,日產日清。
物理防制
物理防制又稱器械滅鼠(捕鼠夾、捕鼠籠、粘鼠板等),即利用捕鼠器和粘鼠板來捕捉鼠類。鼠的適應性較強,對于關系到其存亡的外界環境的變化,比較容易在活動等生態方面做相應的改變,同時鼠的食性和活動規律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有比較大的差別,捕獲效果與器械的選擇和應用的時間、位置有較強的關系,要善于分析情況采取相應對策。使用器械滅鼠時要做到數量充足、有效布放(即將捕鼠器置于有效狀態)。
1、捕鼠夾、捕鼠籠、粘鼠板等等
2、器械滅鼠法,應用方式也較多。它不僅包括各種專用捕鼠器,如鼠夾、鼠籠,也包括壓、卡、關、夾、翻、灌、挖、粘和槍擊等。物理滅鼠也講究一定的技術方法,如安放鼠籠(夾)要放在鼠洞口,應與鼠洞有一定距離,有時用些偽裝,可以提高捕殺率;鼠籠上的誘餌要新鮮,應是鼠類愛吃的食物。一般一個晚上老鼠不易上籠因新物反應,二、三天后上籠率會提高。
3、捕鼠器的布放時間應在鼠的活動高峰前布放。一般應在傍晚布放。
4、鼠體及附近地面上,常有鼠的體外寄生蟲,注意勿使之上身。不應用手觸及死鼠和活鼠,應隨身攜帶簡易的取鼠工具。捕獲的鼠無論死活,要就地深埋。如需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應按要求寫好標簽,裝入鼠袋,扎緊袋口。
化學防制
殺鼠劑是指用于殺鼠的有毒化合物,包括經口藥、熏蒸劑、驅避劑和絕育劑等,其中經口藥(也稱胃毒劑)使用廣泛。目前抗凝血殺鼠劑是世界范圍內普遍使用的鼠藥,也是目前首選的殺鼠劑,主要有以下種類:
1、(氟鼠靈)殺它仗、(殺鼠醚)立克命、溴敵隆、(大隆)溴鼠隆。
2、胃毒鼠藥,主要是有機化合物,其次是無機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胃毒滅鼠藥要求對鼠有較好的適口性,不會拒食,毒力適當。目前所使用的是二代慢性抗凝血殺鼠劑如溴敵隆、(氟鼠靈)殺它仗、(殺鼠醚)立克命、(大隆)溴鼠隆等。其次是毒水、毒粉、毒膠、毒沫等。
3、熏蒸滅鼠劑,如磷化鋁、氯化苦可用于鼠洞明顯的外環境熏蒸滅鼠。
生物防制
利用天敵防治鼠類是目前應用普遍的生物防制方法。每種害鼠都有一種或幾種天敵,這些天敵能有效地抑制害鼠大量繁殖,這種抑制作用是生態系統反饋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貓是鼠類的天敵之一,通常只要有貓,鼠就不會或不敢肆意活動。一只健壯的貓,每天能捕鼠3-5只。在進行藥物滅鼠時,要加強對貓的管理,防止貓誤食毒餌中毒,以充分發揮貓的自然控制作用。
自然環境中黃鼬(黃鼠狼)、艾虎(地狗)、猛禽中的貓頭鷹和鷹、鷂隼以及蛇類等都是捕鼠的能手。只要有天敵存在,鼠類的數量就難以成災。但是,也不能把它們的作用估計過高,因為天敵捕食滅鼠,鼠類的數量會減少,可是當鼠類的密度下降后,天敵的食物減少了,其本身數量也會減少。因此,天敵滅鼠,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減少鼠的數量,很難保持相對穩定,也不可能使鼠密度長期控制在一個低水平上,更不可能把鼠類全部消滅。